support@learnn.today

第七章 生物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

Lesson 7/11 | Study Time: 19 Min


人体的呼吸系统



人体的呼吸系统



婴儿的呼吸


胎儿时期



  • 胎儿在子宫里不需要呼吸,氧气和营养通过脐带从母体传递。

  • 胎儿的肺内没有空气,肺像一团结实的组织。


出生后的第一口气



  • 出生后,婴儿的胸廓从蜷缩状态伸展开来,肺叶张开,吸入第一口空气。

  •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,刺激了呼吸中枢。

  • 呼吸时,喉腔内的声带振动,发出类似哭声的声音。



生活例子: 你有没有听过刚出生的婴儿“哇哇大哭”?这其实是他们在用力吸气和呼气,为肺部的第一次工作“热身”!



呼吸系统的功能


主要功能: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。


细胞的呼吸作用:



  • 氧气的作用:细胞吸收氧气,将葡萄糖氧化,产生能量。

  • 二氧化碳的排出:氧化后产生的废物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呼吸类型 定义 特点
外呼吸 生物体通过呼吸器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
内呼吸 细胞内的食物被氧化分解,释放能量 发生在细胞内部



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部位 结构特点 功能
鼻腔 有鼻毛和黏膜,布满微血管 过滤灰尘和细菌,湿润、加热空气
与鼻腔、口腔相通,管壁由黏膜和肌肉组成 空气和食物的必经之路
会厌软骨防止食物进入气管,含声带、声门 发声器官,声带振动产生声音
气管与支气管 由C形软骨支撑,内壁有黏膜和纤毛 分泌黏液黏住灰尘和细菌,咳嗽时排出“痰”
左肺2叶,右肺3叶,含3~4亿个肺泡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,提供氧气、排出二氧化碳












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



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



什么是呼吸运动?


定义: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,也叫肺通气。


过程:通过吸气和呼气,将氧气吸入体内,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。




呼吸动作的具体过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动作 吸气动作 呼气动作
肋间肌 外肋间肌收缩 内肋间肌收缩
胸骨及肋骨 向前及向上升高 向后下降
横膈膜 收缩向下拉平 松弛至原来向上位置
胸腔体积 扩大 减少
胸腔压力 减低 增加
结果 空气从鼻孔进入气管到肺部 肺泡内的空气被呼出


生活例子: 你有没有注意到跑步时呼吸会变得急促?这说明身体需要更多氧气,吸气和呼气的频率都会加快!



体积与压强的关系


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有个有趣的规律:



  • 体积增大 → 气体压强变小

  • 体积缩小 → 气体压强变大



生活例子: 想象一下用一个气球:当你吹气时,气球的体积增大,里面的压强减小;如果你挤压气球,体积缩小,压强增大,气球就可能会“砰”地破掉!



什么是肺活量?


定义:肺活量是指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总量。


它反映了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。


影响因素:



  • 运动锻炼:经常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,增强呼吸功能。

  • 年龄与性别:一般男性的肺活量比女性大,青少年的肺活量比老人高。


肺活量的测量:



  • 使用肺活量计来测量。

  • 正常情况下,成年人的肺活量约为3000~5000毫升。



生活例子: 你有没有试过深吸一口气,然后慢慢吹出蜡烛?这其实就是在测试你的肺活量哦!肺活量大的同学可以吹灭更多蜡烛!



如何增强呼吸功能?



  • 经常锻炼:游泳、跑步、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。

  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不吸烟,避免接触空气污染。

  • 正确的呼吸方式:学会腹式呼吸(用腹部的力量呼吸),能更有效地扩展肺部。













呼吸作用和体内的气体交换



呼吸作用和体内的气体交换



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气体成分 环境中空气(%) 呼出气体(%)
氮气 78 78
氧气 21 16
二氧化碳 0.03~0.04 4
0.07 1.1
其他气体 0.9 0.9

主要变化:



  •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比环境空气高。

  • 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比环境空气低。



生活例子: 冬天时,你会发现呼出的气体变成了“白雾”。这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浓度高,遇冷凝结成小水滴。



呼吸作用的原理


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:


公式:葡萄糖 + 氧气 → 二氧化碳 + 水 + 能量


意义: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内的有机物(如葡萄糖)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提供。


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:



  • 呼吸:人体从环境中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,是一种气体交换过程。

  • 呼吸作用:人体细胞内有机物与氧气反应,释放能量,供给生命活动所需。



生活例子: 当你运动时,身体需要更多能量,所以呼吸会加快。这是为了吸入更多氧气,促进呼吸作用。



体内的气体交换


1.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


原理:通过扩散作用,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。


过程:



  • 肺泡内氧气浓度高,氧气扩散到血液中。

  •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,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,通过呼气排出体外。


2.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



  • 氧气的运输: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,与血红蛋白结合,形成氧合血红蛋白。

  • 二氧化碳的排出: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,扩散到血液中,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排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交换场所 氧气方向 二氧化碳方向
肺泡与血液 肺泡 → 血液 血液 → 肺泡
血液与组织 血液 → 组织 组织 → 血液


生活例子: 当你爬楼梯时,腿部肌肉需要更多氧气,所以血液会加快运输氧气,同时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。











空气质量与健康



空气质量与健康



什么是空气污染?


定义: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,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,危害人体健康或环境时,就造成了空气污染。


危害:



  •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:引发呼吸系统疾病,如咽炎、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、肺气肿等。

  • 有毒物质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,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。




空气污染物的分类


天然污染物


来源: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产生的污染物。


常见例子:



  • 火山爆发:释放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。

  • 森林火灾:产生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。

  • 流星燃烧:在大气层中化为尘埃。

  • 大风扬尘:刮起砂土。

  • 空气中的细菌和花粉:引发过敏或疾病。


人为污染物


来源: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。


主要来源:



  • 燃料燃烧(如煤炭、石油)。

  • 工业生产和矿业开采。


防治措施:控制污染物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方法。




吸烟的危害


1.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


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20~40倍。


2. 香烟中的有害成分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主要有害物质 危害
尼古丁 兴奋剂,使神经系统、心脏和器官兴奋,导致上瘾;加快心跳,升高血压。
一氧化碳 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高240~300倍,削弱红细胞携氧能力,导致缺氧。
金属化合物 长期吸入会损害多个器官,增加患癌风险。

3. 吸烟对身体的影响



  • 心血管疾病:吸烟容易引发心肌梗塞、中风、心肌缺氧等问题。

  • 呼吸系统疾病:长期吸烟会损害肺部功能,导致慢性疾病,如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。




如何保护空气质量?


减少人为污染:



  • 控制工业废气和燃料燃烧的排放。

  • 使用清洁能源(如太阳能、风能)。

  •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,提倡绿色出行(如骑自行车、步行)。


个人行为的改变:



  • 不吸烟,避免二手烟对他人的危害。

  • 提倡植树造林,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。


提高环保意识:



  • 多参与环保活动,关注空气质量变化。

  • 学习如何应对雾霾天气(如佩戴口罩、减少户外活动)。













植物的呼吸作用



植物的呼吸作用



什么是呼吸作用?


定义:植物通过呼吸作用,消耗氧气,分解有机物(如葡萄糖),释放能量,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。


化学方程式:


C6H12O6 + 6O2 → 6CO2 + 6H2O + 能量


文字表达式:


葡萄糖 + 氧气 → 二氧化碳 + 水 + 能量




植物的气体交换


发生部位


植物的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:



  • 叶子: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。

  • 茎:通过皮孔进行气体交换。

  • 根:通过根毛细胞进行气体交换。


气体交换的方式


气体的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完成。



  • 氧气:从空气中扩散进植物体。

  • 二氧化碳:从植物体扩散到空气中。




呼吸作用的实验


(A) 证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实验步骤 目的
将锥形瓶涂黑 防止阳光照射到幼苗,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,确保实验只观察呼吸作用。
在瓶内放入氢氧化钙溶液 吸收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,溶液由澄清变为浑浊/乳白色。
观察结果:水柱上升 幼苗吸收氧气,瓶内空气减少,压力降低,导致水柱上升。
插入点燃的火柴,火焰熄灭 证明瓶内氧气已被消耗。

(B) 证明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



















实验步骤 现象
在瓶内放入石灰水 瓶A的石灰水无变化;瓶B、C、D的石灰水由澄清变为浑浊,证明植物释放出二氧化碳。
插入点燃的火柴 瓶A的火柴能燃烧片刻;瓶B、C、D的火柴迅速熄灭,证明瓶内氧气已被消耗。

(C) 证明呼吸作用放出热量



















实验步骤 目的与现象
使用浸过水的绿豆 绿豆开始萌发,进行呼吸作用,释放热量。
使用浸过防腐剂的绿豆 防腐剂抑制绿豆的生长,无法进行呼吸作用,不会释放热量。



呼吸作用的意义



  • 提供能量: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,供给细胞活动,如分裂、生长和运输所需。

  • 物质代谢: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来源。

  • 与环境的物质循环: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,维持生态平衡。













7.6 植物的光合作用


植物的光合作用



光合作用的定义


在阳光下,植物的叶绿素吸收光能,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,并释放氧气的过程。


化学反应式: 二氧化碳 + 水 →(阳光,叶绿素)→ 葡萄糖 + 氧气


化学方程式: 6CO2 + 6H2O →(阳光,叶绿素)→ C6H12O6 + 6O2


多余的葡萄糖:以淀粉形式储存在叶片中。




叶片的内部构造


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:叶片。



  • 上下表皮:最外层保护组织。

  • 下表皮:含较多气孔,是气体和水分进出的通道。

  • 叶肉:中层,分为两部分:

    • 栅状细胞:排列紧密,含大量叶绿体,进行光合作用。

    • 海绵状细胞:排列松散,含叶绿体,气室间有许多空隙,便于气体扩散。



  • 气室:海绵状细胞间的空隙,便于气体交换。

  • 保卫细胞:位于气孔两侧,控制气孔开闭,含叶绿体,可进行光合作用。




光合作用的重要性



  • 提供食物: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食物链的基础,为生物提供能量来源。

  • 维持气体平衡: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,维持生态平衡。




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


光合作用的条件



  • 阳光: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。

  • 二氧化碳:碳水化合物的原料。

  • 水:碳水化合物的原料。

  • 叶绿素:吸收太阳能。


光合作用的产物



  • 葡萄糖: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物质。

  • 氧气:光合作用的副产物。




光合作用的实验






















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
叶片内淀粉的检验 用水煮叶片、酒精脱色、碘液检验。 叶片变深蓝色,证明淀粉存在。
证明需要二氧化碳 暗房脱淀粉、吸收CO2 无CO2的叶片无变化。












7.7 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


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



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
日夜都进行 只在白天有阳光时进行
分解葡萄糖 制造葡萄糖
产生能量 储存能量
消耗氧气,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消耗二氧化碳和水,放出氧气
在所有细胞内进行 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
分解作用,反应式如下:
葡萄糖 + 氧气 → 二氧化碳 + 水 + 能量
组成作用,反应式如下:
二氧化碳 + 水 →(阳光,叶绿素)→ 葡萄糖 + 氧气



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


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:



  • 氧气:约占大气总量的21%。

  • 二氧化碳:约占大气总量的0.03%-0.04%。


氧和碳的循环过程:



  • 光合作用:植物吸收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。

  • 呼吸作用:生物吸收氧气,释放二氧化碳。

  • 燃烧作用:消耗氧气,产生二氧化碳。

  • 分解作用:微生物分解有机物,放出二氧化碳。




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


地球表面热量的来源与散失:



  • 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(可见光)。

  • 部分太阳辐射被光亮表面(如海冰、云层)反射回太空,部分被地球吸收,令地球升温。

  • 地球表面释放红外线回太空,帮助地球冷却。


温室效应的形成:



  • 没有大气层时: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-18℃

  • 有大气层时:大气中的温室气体(如二氧化碳)吸收地球释放的红外线,并将部分热量反射回地球,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℃

  • 温室气体吸收红外线,阻碍地球热量散失,形成温室效应。


主要温室气体:



  • 二氧化碳: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(约占大气总量的0.03%)。

  • 其他气体:如甲烷、氧化亚氮等,有些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。


温室效应的危害:



  •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,阻止地球热量散失,导致全球气温升高。

  •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的红外线辐射平衡,引发气候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