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的结构
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由表皮层、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三部分组成。
表皮层
特点:没有血管分布,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。
- 角质层(最外层):
- 由角质化或死细胞构成。
- 表层细胞常脱落,成为皮屑。
- 功能:
- 屏障作用:角质细胞排列紧密,防止细菌侵入。
- 防止水分蒸发:减少体内水分流失。
- 生长层(中间层):具有分裂增生能力,不断生成新细胞补充角质层。
- 色素层(最内层):
- 含有色素细胞。
- 功能:吸收紫外线,避免紫外线穿透皮肤损伤内部组织。
真皮层
构成:由结缔组织构成,含有神经纤维、血管、汗管、毛发等。
主要结构及功能:
- 毛发:生长于毛囊内,毛囊周围有油脂腺分泌油脂润滑毛发。
- 竖毛肌:收缩时使毛发竖立。
- 汗腺:分泌汗水,含水分、无机盐、尿素等废物,具有排泄作用,同时协助散热。
- 血管:供应养分,调节体温。
皮下脂肪层
特点:含有脂肪,埋藏着布满微血管的汗腺。
功能:
- 保温:减少热量流失。
- 缓冲压力:保护身体免受机械冲击。
皮肤的保健
衰老现象: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弹性下降,出现皱纹。
保健方法:
- 摄取充足水分。
- 避免紫外线暴晒,做好防晒措施。
- 保持皮肤清洁,防止泥垢阻塞汗腺和油脂分泌。
皮肤病:汗液、皮脂、灰尘等混合形成泥垢,阻碍正常排泄功能,导致微生物滋生。
皮肤上的感受器
感受器的种类和功能
感受器类型 | 功能 |
---|---|
触感受器 | 感受轻微接触,如触觉小体和毛根的游离神经末梢。 |
热感受器 | 对温度变化敏感,最适温范围为35-45℃。 |
冷感受器 | 对温度变化敏感,最适温范围为12-25℃。 |
痛感受器 | 感受伤害性刺激,是机体受到损伤或变异的信号。 |
压力感受器 | 感受较强的触压刺激。 |
感受器的工作原理
当皮肤内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,会产生信息。信息沿着神经传递至大脑,经大脑分析后产生相应的感觉。
痛觉与痒觉
类型 | 描述 |
---|---|
痛觉 | - 是一种复杂的感觉,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。 - 痛觉是机体受到损伤的警报信号。 |
痒觉 | - 比痛觉更复杂,目前未发现专门的痒觉感受器。 - 有学者认为痒觉是轻微的痛觉。 |
感受器敏感程度的影响因素
- 感受器的数量:感受器越多,敏感程度越高。
- 皮层厚度:皮层较薄处(如指尖)更敏感。
- 盲人识别盲文:指尖皮肤的触压觉感受器高度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