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实验室 (Laboratory)
- 进行实验的地方。
- 实验室内有许多仪器和试剂,都存放于不同的柜子内,必须符合以下条件:
- 温度
- 湿度
- 光线
- 通风情况
- 备有安全卫生防护用具,例如:
- 实验衣
- 护目镜
- 口罩
- 手套
- 洗眼器
- 冲淋设备
仪器 | 名称 | 用途 |
---|---|---|
试管 | 少量试剂反应容器 | 可以直接加热 |
圆底烧瓶 | 需长时间的化学反应容器 | 需加热时使用 |
三脚架 | 支撑加热物体 | 实验加热时使用 |
锥形瓶 | 便于振荡用的容器 | 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|
曲颈甑架与夹子 | 装置和固定其他仪器 | 实验装置固定 |
石棉铁丝网/石棉网 | 使热均匀散开 | 加热时使用 |
本生灯 | 加热用的热源 | 实验加热 |
表玻璃 | 盛少量药品、试剂用 | 实验盛放少量物质 |
集气瓶 | 收集气体用 | 暂时储存气体 |
试剂瓶 | 装试剂用 | 存放化学试剂 |
烧杯 | 盛液体 | 实验盛液体 |
蒸发皿 | 蒸发液体 | 直接加热 |
坩埚及坩埚盖 | 用来加热固体 | 实验加热固体 |
平底烧瓶 | 需要长时间的化学反应容器 | 实验反应容器 |
漏斗 | 用于过滤和加注液体 | 实验过滤 |
滴管 | 移取微量液体 | 实验取液 |
泥三角 | 支撑及加热坩埚 | 实验加热支撑 |
大肚移液管/刻度移液管 | 可准确量取溶液的仪器 | 实验定量液体 |
量筒 |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| 实验定量液体 |
滴定管 | 能准确读取试剂用量的仪器 | 实验定量滴定 |
弯导管 | 排出或收集气体时用 | 实验气体操作 |
项目 | 内容 |
---|---|
定义 | 本生灯是一种金属制的实验加热工具,利用瓦斯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。 |
用途 | 用于加热反应物、杀菌、燃烧等实验操作。 |
燃料 | 煤气或石油气,通过下方导管与空气混合后燃烧,比例为空气:煤气 = 3:1。 |
火焰温度 | 火焰最高温度可达 1500°C。 |
命名来源 | 以德国化学家 罗伯特·威廉·本生(Robert Wilhelm Bunsen)命名,实际由助手 彼得·迪斯德加 改良设计而成。 |
发展背景 | 本生改良了酒精灯和煤气加热装置,解决了火焰温度低、黑烟大的问题,最终开发出高效的本生灯。 |
步骤 | 具体内容 |
---|---|
1. 检查安全 | 确保瓦斯管线安全,连接无漏气。 |
2. 点火 | 使用火柴或点火枪,将火焰置于本生灯顶端燃烧口处。 打开本生灯的瓦斯开关,调节至适当大小,瓦斯应立即点燃。 |
3. 调节火焰 | 初始火焰呈黄红色(有光火焰),通过调节空气量使其变为蓝色(无光火焰)。 |
4. 关闭火焰 | 使用完毕后,先关闭空气开关,再关闭瓦斯开关,确保安全。 |
类型 | 有光火焰(Luminous Flame) | 无光火焰(Non-luminous Flame) |
---|---|---|
气孔状态 | 气孔关闭 | 气孔打开 |
火焰颜色 | 黄色火焰 | 蓝色火焰 |
温度 | 较低温度 | 较高温度 |
烟雾 | 多油烟/黑烟 | 少油烟/黑烟 |
适用性 | 不适合加热 | 适合加热 |
时间 | 事件 |
---|---|
1855年 | 德国化学家 本生 和助手 彼得·迪斯德加 改良了法拉第的设计,研制出本生灯。 |
背景 | 实验室原本使用酒精灯,火焰温度低(约400°C)。 本生受到煤气路灯的启发,设计了高效的煤气加热装置。 |
改进 | 解决了煤气黑烟大、效率低的问题,经过多次实验调整最终成功。 |
优点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高效加热 | 火焰温度高,最高可达 1500°C,适合各种实验需求。 |
燃烧充分 | 调节空气量后,可实现蓝色火焰,燃烧更完全,减少污染。 |
多功能性 | 可用于加热(如加热反应物)、杀菌(如灭菌工具)、燃烧(如实验燃烧反应)。 |
行为 | 原因/正确方式 |
---|---|
不可以口舌尝试药品 | 避免发生中毒。 |
不可以带食物或饮料至实验室中食用 | 防止污染或误食化学药品,危害健康。 |
不可以在实验室内或走廊上嬉笑追逐 | 容易撞翻实验器材、药品或酒精灯,导致危险。 |
不可以打开书本挡住燃烧中的酒精灯 | 纸张容易燃烧,引发火灾。 |
不可以用金属条、铅线或螺丝起子玩弄插座 | 容易发生触电危险。 |
不可以用鼻直接嗅闻药品 | 应以手搧闻,避免吸入有毒气体。 |
湿的手或物品不能碰触插座 | 湿手接触插座会引发触电危险。 |
不可以将书本垫在燃烧中的酒精灯下 | 酒精灯易翻倒,导致书本燃烧,发生火灾。 |
不可以将试管平放在桌上 | 应将试管倒放入试管架中晾干,以避免试管滚动掉落。 |
不可以将药品由瓶中直接倒出 | 将适量药品先倒入烧杯中,再取用,避免浪费或污染药品。 |
不使用的器材及药品应随时收好 | 避免碰撞掉落,发生危险。 |
加热试管中的药品时,试管口严禁对准人体 | 防止加热时药品溅出,烫伤人体。 |
不可以任意倾倒实验后的溶液或药品 | 应倒入环保废液处理筒,避免造成环境污染,破坏生态。 |
标识 | 含义 |
---|---|
☠️ 毒性 | 表示药品有毒,应避免吸入、摄入或接触皮肤。 |
🔥 易燃 | 表示物质易燃,需远离火源。 |
⚡ 高压/触电危险 | 表示设备存在高压或触电风险,操作时需特别小心。 |
☢️ 放射性 | 表示物质具有放射性,需遵守特殊操作规范,避免辐射伤害。 |
🛑 腐蚀性 | 表示物质具有腐蚀性,可能会对皮肤、眼睛或其他材料造成损害。 |
🛡️ 防护要求 | 表示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(如护目镜、手套、实验服)。 |
📛 禁止 | 表示禁止某些行为,如吸烟、进食等。 |
事故类型 | 处理方法 |
---|---|
烧伤或烫伤 | 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,降低温度,缓解疼痛。 |
被化学试剂灼伤 | 用缓缓流水冲洗受伤部位 1分钟以上,以稀释化学试剂浓度,避免进一步腐蚀。 |
被化学试剂溅入眼睛 | 立即用洗眼液或清水冲洗眼睛 数分钟,保持眼睛张开,尽量将化学物质冲洗干净,随后就医。 |
轻微割伤 | 清理伤口后,用创可贴贴在伤口上,避免感染。 |
操作 | 原因 |
---|---|
加热时以玻璃棒搅拌 | 加热过程中,底部液体先受热并蒸发形成气体,如果不搅拌,气体可能从液体底部突然涌起,导致暴沸或飞溅,容易伤人。 |
失火原因 | 灭火方法 |
---|---|
容器内的易燃物着火 | 用玻璃纤维布或灭火毯覆盖火源,隔绝空气以熄灭火焰。 |
人体衣服着火 | 迅速用水龙头冲水扑灭火焰,避免火势蔓延。 |
导线、电器着火 | 先切断电源,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其他适用灭火器灭火。 |
灭火器/灭火方法 | 适用火灾类型 |
---|---|
手提式泡沫灭火器 | 油类火灾、一般物质着火(如木材、纸张等)。 |
二氧化碳灭火器 | 家用电器、设备着火,适合扑灭电气火灾,且不会留下残留物。 |
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| 油类火灾、可燃气体火灾、电器火灾,用途广泛。 |
浇水法 | 适用于除油类、电器、书籍外的火灾(如木材、纸张等),但不适用于油火、电火,防止扩大火势或触电。 |